中国北京,2013年3月27日--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机器(Ma
chine)数量的增多,甚至超过互联网使用的人数。
随之带来的是,机器对机器(machine-to-
machine,即“
M2M
”)通信将有望在2013年中历史性
地首次超越人对人通信。通信机器的阵营也日益扩展,包括移动资源
管理系统、仪表、机器人、自动售卖机、安全系统、资产跟踪系统、
车辆、紧急呼叫系统等。
如今,各种量产化的低成本计算设备层出不穷,运行速度越来越快,
数据收集能力日益增强,而无线接入互联网也变得愈发便捷,联网费
用越来越低。因此,机器间“对话”的比重将很快超过人与人之间的
对话也丝毫不足为奇。 然而,与此同时,IP地址资源也随之将被耗尽,四十亿多个IPv
4(互联网通信协议第4版)地址现已分配完毕。这是否意味着机器
已经错过了大好时机?答案是否定的。今后的互联网将采用支持2的
128次幂个地址的IPv6(互联网通信协议第6版),
使得全球的IP地址分配绰绰有余。因此,第四代移动网络(4G)
LTE能够基于IPv6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服务也是意料之中
的事情。
这场网络变革的动力很简单,即所有能够接入互联网并从中获益的设
备和应用终都将互相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手机、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汽车及游戏设备等形形色色的“机器”全部具有联网功能
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些是移动互联显而易见的应用,但人类并不是
互联网的使用者,还包括飞速增长的无形应用:每天都有上百万
台机器以24×7全天候、无需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着数据交换,
演绎着一场场无声的“对话”。
只需嵌入低成本的小型(无线)调试解调器,
任何设备都可以接入网络。具备报告位置、速度或导航信息功能的应
用还需要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接收器。这两种元件,外加天线,都可以轻松地配置到比手机还小的
设备上。
当下,在电子行业的各个领域,我们时刻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形。
然而,视应用不同,要为设备配以M2M通信能力还需要一些特殊的
条件。无论在考虑初设计、产品寿命(在进行必要的更换以前该设
备能够运行的时间)还是地理覆盖(初始设计仅可在某一个地区使用
,但现在需要在其他地区使用)或与无线网络必然升级(2G到3G
再到4G)的兼容性时,都需要考虑这些条件。
下文将介绍在设计M2M应用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技术特性,以及
它们将如何影响特定类型设备的设计。
1)
耗电量
对于便携式跟踪设备、安全或个人安全设备而言,充电间隔时间是
重要的特性之一。例如,如果安装在货柜上的跟踪器每天需要充电一
次,这样的间隔就太过频繁,因为空运或陆运一般需要几天时间,
海运则需要几周时间。
对于个人跟踪或健康监测等消费设备以及设有预定标准的手机
而言,电池持续时间应至少为3天。对此类应用的调制解调器和GN
SS接收器的规格进行比较时,不仅需要考虑运行/待机耗电量,
还需考虑省电模式(如自动启动功能)及智能省电模式(
如无需启动主处理机自动记录数据功能)。理想的情况是,
这些元件能够在多数时间处于低耗电模式并且只在必要时启动。
2)
蜂窝网络支持性
设备能在哪些地区运行呢?随着全球人员及货物流动性的增强,
调制解调器能否在不同的地区运行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GSM
在全球受2个主要频段支持;UMTS受6个频段支持;LTE的支
持频段数量则超过30个)。对于这类应用来说,
能够明确设备的可运行区域并预计今后的扩大运行区域至关重要。
明确了这项要求,便可选定与工作任务匹配的无线调制解调器。
例如,需要监控全球所有地区货运情况的资源管理系统应配备四频段
GSM调制解调器或六频段UMTS调制解调器。
至于不常移动的设备(如住宅电表),只需一个单频段就足够了。
其他应用则可能需要考虑一些额外的因素。例如,
经常不被记住所在位置的自动售货机可以随时支持“电话拨通”,
但它必须配有可在所在地区运行或定位的调制解调器。
3)
运营商
认证
所有利用GSM、UMTS或LTE通信的无线设备都必须在得到运
营商的认证之后才能够访问其网络。
嵌在设备中的调制解调器也应得到运营商认证,以此简化认证过程。
可先确认跟踪装置运行区域的调制解调器认证列表,
再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器。
多数调制解调器厂商均会在其网站上提供运营商认证列表。
4)
无线调试解调器的可升级性
尽管仅有少量数据通信的远程仪表应用通常需要使用GSM/
GPRS,但是将GSM频段分配给3G和4G服务已列在考虑范围
内。就自动仪表读取系统而言,
要将其加装在成千上万的远程电表上,成本费用十分高昂。因此,
着眼于未来的技术才不失为明智的设计。这就意味着:无论采用UM
TS/HSPA调制解调器还是LTE调制解调器,
或者至少确保硬件设计不过时,
调制解调器升级都应尽可能地提高成本效益,
这也进而引出了下一项特性。
5)
嵌
入式
调制解调器
设计
如今,M2M设备可能需要适应今后出现的新的移动通信标准或GN
SS标准,或满足某一地区的客户需求,
支持其使用相应的波段或卫星接收机标准。理想的情形是,
只更新原有设计中的固件、天线和调制解调器或GNSS接收器来满
足这一市场要求。现实情况是,
除非嵌入式设计是厂商产品的固有特性,否则这将是一场噩梦。
特别是,印制电路板(PCB)
的板面设计问题可能会产生一连串的昂贵设计及物流成本问题。
避免此类问题的好办法就是使用与所有无线调制解调器(G
SM、CDMA、UMTS和LTE)模块或GNSS接收器(GP
S、GLONASS、伽利略、北斗卫星导航)
模块设置兼容的组件。利用这一方案可以使PCB的板面设计适应所
有终端产品的变化。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
组件厂商是否支持嵌入式设计理念?
他们的下一代调制解调器是否能够适当地安装在当前调制解调器产品
的电路板上?他们是否提供技术文件支持以帮助完成嵌入式设计?
6)
带宽要求
对于如今众多的追踪应用而言,
只需要低带宽连接就可以支持追踪及信息收发功能。
如果需要的只是数据,简单的GPRS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如果需要语音信道,那么至少应支持GMS和GPRS。
如果需要支持可视监控的视频流,那么UMTS和HSPA则是更好
的选择。对于需要高清视频、时延低的应用(如远程医疗终端)
来说,LTE则是技术。可以确定的是,
未来的追踪应用对带宽的要求将日益增加。
选择调制解调器不仅要根据现今的需求,
还要根据三至五年后的需求,
或是取决于调制解调器的可升级性和成本效益(
参见上述嵌入式设计部分的内容)。
7)
汽车
的
要求
应用在温度、湿度及震动状况可能发生极端变化环境中的车载系统,
应采用符合AEC-Q100标准、在ISO/TS 16949认证地制造、符合汽车使用条件的组件。
各组件的质量测试应符合ISO1675标准——《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测验》。这对于车载设备、
在室外、船只或有轨车上作业的工业设备来说都至关重要。
8)
支持紧急呼救系统
在新车上配备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
这种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发出事故报告,
并能在车辆被盗时辅助找回车辆。美国、欧洲、
俄罗斯和巴西均已发布了支持这类系统的全国性倡议,
并逐步成为这些国家的强制要求。
这类系统通常需要特定的调制解调器——“带内”调制解调器。
带内调制解调器允许数据通过语音信道进行传送,
与传真机通过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的原理相似。
语音信道的优先性高于移动网络数据,
这也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