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式无线感测器及薄膜电池(Film Battery)当道的趋势带动下能源采集(Energy Harvesting)市场热度正迅速加温,包括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多种应用领域中快速崛起。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厂商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ST)等正磨刀霍霍,接连发布产品抢先卡位市场。
市调机构Researchmoz分析师Susan Eustis表示,将环境能源(Ambient Energy)转换到能源采集系统的方案,可以提供可携式电子长期廉价且简易的供电、储电方式,系十分实用且引人注目的技术。
Researchmoz市调报告指出,2012~2019年能源采集元件市场规模将由1亿3140万美元爆发成长至42亿美元,主要成长动能系市场对于薄膜电池的微电源(Micro Power)等级充电需求,以及全球对于控制系统的无线感测器网路应用热潮。以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及移动医疗(m-health)应用为例,能源采集元件即可让手持通讯设备更为坚固耐用。
事实上,能源采集技术逐渐在消费性电子及工业应用市场崭露头角,原因在于其可以协助对电池十分依赖的电子产品摆脱电源插座及电线的束缚,且能源采集设备效率已达到理想层级。目前能源采集市场正由初始采用阶段逐渐迈入快速扩张期,终能源采集元件将可以为电池及智能手机充电。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能源采集元件收集能源的先进储存设备同样是提高市场渗透率的重要关键,而在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及薄膜电池在价格上已有显著变化,逐渐开始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下,能源采集方案的能见度亦将逐渐有起色。
看好能源采集市场发展后势,半导体厂商已积极布局对应产品线,包括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Silicon Labs、凌力尔特(Linear Technology)、英特尔(Intel)、罗姆等在2013年都已发布元件或参考设计,主要借由震动(Vibration)、光电、压电(Piezoelectric)等技术实现能源采集功能,而目前已可见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出现在智慧城市、油井监控系统、智慧照明开关等,提供自我供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