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争夺也正变得空前的激烈。京东和当当相继宣布上线电子书频道,两家合计电子书品种已经超过20万种;汉王书城和云中书城也已经在行业中耕耘许久;豆瓣推出自出版计划;淘宝推出淘花。
在各企业气势宏大的平台竞争背后,小公司是否还有机会?在同质化竞争也加剧的背后,小规模的电子书企业开始在红海中崭露头角。在他们眼中,电子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格式转换,而是一项工艺,一种思考。他们让“读者舒服读书”的理念,精益求精的生产具备阅读体验的电子读物,在字号和行距中寻找着新的“蓝海”。
于是,思考一个问题:好的阅读体验能否转化为利润模式?坏的阅读体验又是否真的不能带来利润?
“直觉、简洁、不庸俗、不山寨,能够消灭自己,让用户安心去做想做的事。”“错字、排版马虎、阅读介面有烦人的广告条。”这是字节社创始人李如一对好和坏的解释。
但在运营层面,制作的精益化,却也带来成本的增加,小公司“包袱”不小,盈利模式也尚不清晰。但也有创业者和投资人拿苹果和乔布斯的成功说事。他们坚定认为自己会等到“英雄时刻”的到来。(注:“英雄时刻”是在设计领域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它代指一个产品在某个特性上给用户留下强烈的认同和热爱,进而让用户对品牌产生强烈加分。任何成功的品牌必须拥有英雄时刻,就和三星手机与苹果电脑一样,或许只是人们实用产品功能的一小部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产品甚至是一个品牌的价值和个性。